More Detail
關於壓力性損傷(簡稱壓傷,又稱壓瘡/褥瘡),您是否還有好多好多疑問?
如果已經使用敷料,但循環不好可以怎麼做?還有傷口一天更換的次數?傷口滲液顏色量如何評估?
像是褥瘡多久會好?褥瘡症狀有哪些??治療方式??傷口復原需要增加維他命C嗎?以及壓瘡隔絕傷口的材料或用藥的建議?
全馨傷口共照網整理有關壓傷各種大大小小常見的疑問,這裡一次解答。
-
褥瘡通常多久會好?
臺北榮總整形外科吳思賢醫師在全馨共照網的訪談中回答,如果是1-2級的傷口約在一個月內會癒合(要配合適當時間翻身、皮膚保養好、營養足夠、適當的換藥、照護)。但是如果是3-4級的傷口照護時間較長,3個月到半年以上的時間都有可能,因為褥瘡多久會好跟照護品質、病患的營養狀況、病患健康狀況皆有相關。
-
褥瘡傷口的症狀有哪些?
-
紅腫:
受損區域可能會出現紅腫,這是由於血液在損傷區域集聚引起的
-
疼痛:
受損區域通常會感到疼痛,這可能是由於組織受損和壓力引起的
-
溫度異常:
受損區域可能會感覺比周圍組織更熱或更冷,這是由於血液流動或循環問題引起的
-
感覺喪失:
在嚴重的情況下,受損區域的感覺可能會減弱或完全喪失
-
周圍的皮膚潮濕或浸潤:
傷口因為有深度、分泌物增加導致潮濕,這可能是由於體液積聚在傷口區域引起的
-
潰爛或破裂的皮膚:
在一些情況下,皮膚可能會潰爛或破皮,形成傷口
-
肌肉組織的損傷:
皮膚與肌肉組織對於壓力的耐受性並不相同,因此往往會發生肌肉組織更早受損於皮膚的情況
褥瘡(壓力性損傷)通常分成四級以及兩種無法分類(如下圖)
-
褥瘡傷口的治療方式?
臺北榮總整形外科吳思賢醫師回覆,如果是3-4級傷口,或無法分級、有深部組織傷害的傷口,首先還是依照一般傷口處理的原則,壞死的組織要視狀況清除,因為壞死組織留在原位會釋放出不好的因子,會導致傷口持續發炎。如果傷口持續發炎就不容易癒合,所以發炎期要控制好、移除掉受損或發炎的組織,傷口才能夠往好的方向進展,後續也才有可能考慮使用負壓或是植皮手術來治療。
-
褥瘡傷口多久會好?需要增加維他命C嗎?
維生素C對於傷口復原具有重要作用,因為它參與多種生物學過程,包括膠原蛋白的合成。膠原蛋白是一種結構蛋白,對於皮膚、血管、骨骼等組織的結構和功能至關重要。當身體受傷時,傷口癒合需要大量的膠原蛋白,而維生素C是合成膠原蛋白的必需營養素之一,缺乏維生素C可能會影響膠原蛋白的正常合成,進而延緩傷口癒合速度、增加感染風險。此外,維生素C還有抗氧化作用,有助於減少由於氧化損傷引起的炎症和組織損傷
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維生素C單獨補充對於傷口癒合的效果有限,因為身體還需要其他營養素參與傷口復原的各個階段。因此,營養均衡是確保傷口癒合良好的重要因素。如果有傷口復原的需求,建議通過飲食方式確保足夠的維生素C,同時注意獲取其他重要的營養素,如蛋白質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E、鋅等。
褥瘡多久會好取決於病患的身理條件與治療的綜合效果,在考慮任何營養補充劑之前,最好諮詢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,以確保營養攝取的平衡和安全性。
-
褥瘡隔絕傷口的敷料或用藥建議?
臺大醫院傷口護理師蕭晴文建議,褥瘡傷口敷料需要依照傷口的等級及情況來做選擇,像是1-2級的傷口比較表淺,一般的泡棉敷料覆蓋上去就可以達到不錯的減壓效果,同時也可以吸收傷口滲液。若是3-4級的傷口由於深度不同,醫師清創後選擇的敷料就會不同,可能會使用填塞型的敷料或是泡棉型的敷料來減壓。
-
如果已經使用敷料,但循環不好可以怎麼做?
臺北榮總整形外科吳思賢醫師建議,若循環不好先評估傷口部位,如果傷口位置在身體的肢端(足部)或者是末梢,會先請血管外科評估肢體血循,如果是周邊血管阻塞性疾病就會請血管外科做通血管的手術,至少要讓病人的血液循環是好的,局部循環的部分可以靠一些遠紅外線治療,或是適當的保溫、保暖措施,但要注意保溫過程避免燙傷造成二次傷害。
-
褥瘡傷口一天要換藥幾次?
傷口換藥的次數取決於傷口的性質、傷口分泌物的多寡、大小、位置,以及醫護人員的建議。以下是一些褥瘡的傷口換藥的大原則:
-
表淺或滲液較少的褥瘡:
表淺型(1-2度)褥瘡傷口通常不需要每天換藥,但應注意減壓、保持清潔和觀察有無感染的跡象。換藥的頻率大約是每一到三天更換,視傷口滲出液及敷料吸收的飽和程度而定
-
深層或滲液較多的褥瘡:
深層型(3-4度)褥瘡傷口換藥的頻率可能會因傷口的狀態而異。醫生通常會制定一個換藥計劃(通常是翻身時觀察傷口滲液是否滲出敷料或紗布,若滲出則需立即更換),若滲液較高的傷口,以紗布來說換藥頻率有可能到每天1-3次,此時若想降低換藥頻率可以慮改用高吸收性敷料。
<延伸閱讀: 傷口敷料種類有哪些?傷口敷料懶人包,1分種搞懂如何挑對敷料 >
在任何情況下,最好遵從醫生或護理人員的建議。他們會根據傷口的特性和您的健康狀況提供最適合的換藥頻率。及時換藥有助於維護傷口的清潔、促進癒合,同時可以避免感染和其他併發症。如果在換藥過程中發現傷口有任何異常,應及時向醫生報告。
-
褥瘡傷口滲液量跟顏色代表什麼?
評估傷口滲液量是確保傷口癒合和康復過程中的重要一環。傷口滲液量的評估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:
-
直接觀察:
直接觀察傷口,注意傷口周圍的敷料是否濕潤,以及是否有滲液滲出敷料。可以透過一天更換敷料的次數來觀察滲液量的多寡,每次換藥時傷口內是否還積有分泌物?傷口內肉芽看起來乾燥還是潮濕?
-
秤重法:
使用秤敷料(紗布、泡棉敷料)重量來評估。在換敷料前和換敷料後秤量敷料的重量,差值即為傷口滲液量。這種方法通常用於大面積、高滲液的傷口。
-
滲液顏色:
換藥的時候可以看看紗布或敷料上的分泌物是什麼顏色,分泌物的質地是清澈的還是濃稠的,通常濃稠代表傷口較髒汙甚至有感染可能。
<延伸閱讀 : 傷口護理小教室-傷口滲液顏色怎麼看? 怎樣算正常? > -
味道:
傷口是否出現異味,若出現就是不好的跡象(可能有細菌增生)。
-
褥瘡傷口若出現皮膚發黑怎麼辦?
1.針對「皮膚表面」的黑色壞死組織
臺北榮總整形外科吳思賢醫師,跟臺大醫院傷造口護理師蕭晴文都一致認為,要先減壓並觀察深層組織能否修復(皮膚顏色有沒有恢復)及真實的損傷範圍,觀察一段時間後再進行傷口處理。
2.針對「深層組織壓傷」所產生的皮膚暗沉(如下圖)
臺北榮總整形外科吳思賢醫師建議,先評估病人整體狀況,之後以各式可能的方式將壞死組織移除,降低傷口發炎的現象。
想加速褥瘡傷口癒合? 立即線上專人諮詢
--
#延伸閱讀: 【大師聊傷系列二】壓力性損傷的處置與預防